- 行业热点
-
还记得去年“119名儿童被三伏贴灼伤”的新闻吗?这个锅咱三伏贴不背
发布者:管理员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0-07-15 16:34:15 阅读: 266次
去年,一则新闻引起了家长们的恐慌,相信很多家长至今都印象深刻。江西发生超过百名儿童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贴“三伏贴”后被灼伤。出现瘙痒、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应症状,最小的孩子才11个月。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当时,关于三伏贴仍旧引起众多家长担心、大批网友激烈争论,甚至连医生们也有所争议。甚至还有一些自媒体、中医黑们,为了蹭热点、吸引流量,趁机发文抨击“冬病夏治”和“三伏贴”是祸害下一代的千年伪科学,还说中医理论的经络、穴位都是假的,是中国古人在没有现代解剖学知识的情况下臆想出来的伪概念。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正当网友、医生们争论不休时,官方通报出来打了不少人的脸!
查明了江西“三伏贴”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三伏贴”辅料配制过程中
①将往年配方中的嫩姜调整为了老姜
②酒精浓度从56°提高到了62°
辅料配制欠合理,对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免职处理!
2019年江西省卫生健康委、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江西省儿童医院“三伏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通报》所以要搞清楚的是,江西“三伏贴”事件并不是敷贴的问题,而是相关医院的配方出了差错。咱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一个医院的过错否认“三伏贴”以及中医。
所以关于三伏贴的种种争议、以及是否有用?又针对哪些病症有用?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下~
关于三伏贴的争论点
随着近几年三伏贴的火热,“中医粉”和“中医黑”展开了不眠不休的口水战。一方认为三伏贴是中医“冬病夏治”理念的精髓;一方说是安慰剂效应。更有甚者,大骂三伏贴是中医营销骗局,历史糟粕。纵观双方关于三伏贴的争论,发现争执点主要有以下两个:
①理论依据
在传统医学领域,三伏贴是冬病夏治的代表性治疗措施。※冬病夏治是指利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和自然界阳气最旺的有利时机,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措施预防或治疗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其理论依据为《黄帝内经》:“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依从其根”。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而从现代医学角度会觉得,“寒气”“阳气”的概念过于玄乎,是中医的一面之词,找不到科学依据,也难以论证。但是要知道的是,中医作为一种医疗方式,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
有网友说:你可以不看中医,不信中医,但是请不要诋毁中医。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②疗效问题
认为三伏贴无效一方的主要证据:是三伏贴没有入选治疗指南、咳嗽有时是自限过程、安慰剂效应、三伏贴相关研究少且设置多存在缺陷等。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而主张有效的一方则指出三伏贴在临床中证明:很多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经过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后,确实取得了一定疗效。一些患者在冬季的发病频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虽然中医不像西医,能在短时间里有明显的疗效,但中医更讲究的是一个整体疗效。而种种事实数据证明,三伏贴在针对某些特定病症来说的确是有效的。只是“三伏贴”被一些不良商家夸大了适应症和疗效,从而被污名化。
面对不同的议论,我们该如何判断呢?
最好的判断方法,就是在了解三伏贴的适应症、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之后,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决定要不要贴。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①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基于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也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关于冬病夏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药物内服。在冬病夏治的过程中,三伏贴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因为敷贴这种方式最简便,所以才应用最广。这其中的关键不是药,而是通过穴位的刺激,调整人体的内环境,改变气血运行。是一个宏观的概念,而并非微观的治疗。而三伏贴的名字来源也正是因为中医认为在三伏的时间效果最甚,因此称为“三伏贴”。
②三伏贴的作用
中医上认为“三伏贴对于孩子的“呼吸道疾病、寒性疾病”有比较大的功效,是增强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具体来说,可以归纳如下: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体虚易感冒、咳嗽疼痛性疾病: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增生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痛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消化系统疾病:虚寒型慢性腹泻、胃脘痛;小儿疾病:气管炎、肺炎、哮喘、咽炎、扁桃体炎、鼻炎、久咳、厌食、胃炎、腹痛、遗尿、腹泻、脑积水及体虚易感冒者;
骨关节疾病:……
亚健康调理:各种体虚、免疫力低下者;……
而且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比较容易感冒、发烧、咳嗽还有一些消化不良,厌食的孩子,冬天比较容易发作。在夏天的时候,三伏天最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来做三伏贴,还能起到调节脏腑功能温阳益气 。孩子由于脏气清灵,肌肤薄嫩,贴"三伏贴"较成人疗效更佳。
③2020三伏的时间
2020年三伏天分入伏、中伏、三伏、末伏,共40天
具体如下:
入伏:2020年7月16日(农历五月二十六)——2020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2020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2020年8月4日(农历六月十五)
三伏:2020年8月5日(农历六月十六)——2020年8月14日(农历六月二十五)
末伏:2020年8月15日(农历六月二十六)——2020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三伏贴,最佳时机是每一伏的第一天,末伏可以作为加强。
如果错过了这天,也不是不可以,但相对来说,效果会差很多。所以,绝大多数正规机构都只在每一伏的第一天贴三伏贴。三伏贴每10天贴1次,连续贴3次为一个疗程,建议连续贴3年,效果更佳。每次贴的时长具体按医生交代执行,一般小孩贴的时长为2小时左右。如果入伏(7.16)因病或者其他原因不适宜贴敷,那么也可以7.26开始贴第一帖,8.5贴第二贴,8.15贴第三贴。
关于三伏贴的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中医热的兴起,加上一些商家的推波助澜,每到夏天三伏贴就成了一个热门词和火爆的场景。除了医院,甚至一些美容院、小儿推拿店,甚至个人都可以在网上购买成品三伏贴自己贴。但是不加辩证地敷贴、贴敷位置不合适、皮肤状态不宜贴敷、时间过长等等均是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早在2013年,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就曾下发过《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36号)
文件对“三伏贴”技术应有管理、临床应用提出了严格要求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其中有三点很重要
▌1.三伏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2.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三伏贴”服务
▌3.“三伏贴”处方用药及穴位选择必须由主治资格以上者拟定
所以各位家长要带宝宝进行“三伏贴”的贴敷,一定要找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专业的敷贴。什么非医疗机构的、网上自己买敷贴敷,就千万别了哈!三伏贴,只要有适应症、没有禁忌症的大人和适龄孩子都可以酌情考虑贴敷,具体应该遵从医师的指导。
三伏贴的禁忌人群:
2岁以下宝宝、孕妇;
阴虚火旺者;
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者;
皮肤破损、过敏性湿疹、糖尿病患者。
金童佳 7月16日入伏第一天
可以进行“三伏贴”啦~
7.16,7.26,8.5
一夏贴三天,保健又治病
副主任中医师,三十余年儿科经验
让宝宝敷贴无后顾之忧~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王欲明
副主任中医师,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曾在重庆沙坪坝区中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及儿保工作三十余年,对于小儿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治以及生长发育的中医干预管理有丰富经验,尤为擅长通过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磨牙、遗尿、夜惊、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佳等问题以及通过推拿增强小儿免疫功能。
详情预约可拨打咨询电话:023-67398686
共有0条评论